称赞道:“还是大城市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老师有本事啊!”
开学后,纤纤正式踏上讲台,开启了自己的从教生涯。由于学校仅有她一位语文老师,她不得不承担三个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其繁重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陆鲲老师。然而,纤纤依然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早在大二的时候,柳笛就将章老师那十多节讲课的音频拷贝给了她。经过大学那些系统的培训,纤纤更能够从专业的视角去品评章老师的课堂教学。她不禁感叹,并非教学科班出身的章老师,竟然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别人十年二十年都难以弄明白的东西融会贯通,一登上讲台便展现出他人难以企及的大家风范。这样的人,仅仅用“天才”来形容实在是远远不够。纤纤深知自己没有章老师的水平和能力,无法照搬他的教学方式,但她一直努力汲取章老师教学中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与一中的学生皆是各校精英不同,这些初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纤纤无法像章老师那样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所以她就从夯实基础着手,不急于求成,而是将对学生们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语感的塑造,都融入到平日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引导、熏陶和训练之中。这也是章老师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教学中,她尤其重视学生的习作训练,平日的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丝毫不肯马虎。尽管教三个班级,但好在每班只有不足二十人,这些习作她还有时间批改。批改时,她没有采用章老师那种只有缺点的一针见血的风格。因为面对那些年龄小、基础又薄弱的初中学生,她觉得还是要以鼓励为主。不过每篇作文,她依然会努力找出那个最关键的缺点,准确而中肯地指出来,督促学生们改正。
除了正常的传授知识外,纤纤还注重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她力促学校用那位旅日华侨拨来的部分资金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并亲自挑选了一批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这些经典的丰富内容和独特魅力外,她还通过组织读书汇报会等形式,让学生们更好地领略经典的风采。她把章老师的那篇《经典的魅力》读给学生们听,并讲述了章老师在从教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是如何将学生抛出的那些经典名著名篇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的传奇经历。她告诉孩子们,正是经过成千上万本经典的浸润,这个生命才如此美好而强大,才能在失明之后,依然能看到比别人更宽广的世界,拥有比别人更大气的格局;依然能用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到底,从苦难的深渊中倔强地挺起身躯并再度创造奇迹;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正义、高贵与善良;依然在被摧残得伤痕累累之际仍旧热爱生活,向往光明……她给学生们讲了许多章老师的故事,尤其是失明后那些坎坷而动人的经历,还给他们播放了章老师讲课的音频。孩子们都被这位给小渔村带来巨大变化的传奇人物的经历深深感动,尤其听到那句“哪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亦无悔向着光明”时,他们竟如当年纤纤和她的同学们那样,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
就这样,纤纤通过课内课外的不懈努力,一点点培养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改变他们的认知,塑造他们的灵魂。她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老师,她的语文课也成了学生们最爱上的课。连续三年,学校的语文成绩和中考升学率都在稳步上升。即使那些没考上高中的孩子,也经常回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他们说,自己如今真的相信,读书能让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在工作之余,纤纤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绘画和写作。她已不再满足于仅用彩铅勾勾抹抹,而是改用水彩与油画颜料进行创作。那些绘画技巧,都是大学时从美术系蹭课学来的,说不上有多精深,却足以让纤纤有能力把眼前和心中的世界呈现在画布上。她画辽阔的大海和天空,画嵯峨的岩石和奔腾的浪花,画远处的归帆和雾霭中的灯塔,画翱翔的海鸥和劳作的渔民……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在用生命和灵魂作画,却知道每一幅画都是她内心的独白,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而写作是她从大学起就一直在坚持的。她一直把文学创作当作心灵的出口和寄托。她写得很随意,有生活的剪影、社会的写真,也有头脑中的思考和内心的感悟。但那随性而发的文字,却都有着鲜活而蓬勃的生命力。正因如此,她的文章不时刊登在报刊杂志上,还闯出了一点点小名气。然而,纤纤对这种名气却不为所动。在她看来,只有完全抛开功利性去写作,所创作出来的文字才真正属于自己。柳笛对她的这个观点极为赞成。她对纤纤说道:“作家的创作只有不去刻意迎合潮流、迎合大众,他的文字才能展现出自己独立的意志,也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
柳笛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她正站在纤纤的小院里。这个小院是纤纤工作第二年时,她的父母出资为她购置的。自参加工作后,纤纤依旧长年不回家,仅仅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她的父母思念至极,就在她工作第二年的春天来到这里看望她。也正是在那时,他们亲眼见证了小渔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冷藏厂、加工厂、育苗场、养殖繁育基地以及两座码头都已建成,丰富的水产品终于形成“养殖、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被贫困笼罩多年的村民们,也实实在在地踏上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当年生产和长远开发相结合”的致富道路。与此同时,小渔村的旅游业也蓬勃兴起。许多游客都是因为读过《赤潮》这部小说后,专程来到这里。他们都渴望看一看作者笔下的那个小渔村,同时也想瞧瞧作者当年居住的地方。于是,上级部门提议将章老师的故居修建成纪念馆。可对于这个提议,桑桑和其他村民却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熟悉章老师,深知章老师不愿被人打扰,所以他们也不愿让章老师居住的地方充满喧嚣。他们甚至不约而同地隐瞒了章老师当年居住的具体位置。为防后患,桑桑向纤纤提议把这个小院卖给她,因为桑桑明白,即便提出再优厚的条件,纤纤也永远不会把章老师曾经住过的地方卖给其他人。桑桑出价并不高,几乎是半卖半送,但纤纤依然付不起这对她而言十分高昂的价格。就在这时,她的父母来到这里,得知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便掏钱买下小院,并直接过户到纤纤名下。爸爸感慨地对纤纤说:“我从没想到,一部小说竟能如此造福一方土地。你的章老师,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啊!难怪当年一中那么多老师和学生都拼命护着他。那时是爸爸小瞧了他,也实在对不起他。经过这么多年,爸爸也想通了不少事情。那时为了一己私利,犯下那么多错误,如今想想实在惭愧。这个小院,就算爸爸对章老师的一点补偿吧。”妈妈也悄悄对纤纤说:“我跟你爸商量好了,等我们退休了就搬到这儿来,也不跟你一块儿住,就买个能住的地儿,天天看到你就行。你看这小岛现在发展得多好,以后肯定更有前途。你爸说了,他想当个志愿者。凭他当了十多年教委主任的底子,给这儿的教育发展出出主意还是没问题的。我呢,到时候就开个小书屋,让孩子们免费来读书,要是喜欢也可以买走。妈也不指望挣啥钱,就当做点善事,也算是弥补一下当年那些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儿吧。”
父母的这番言行,让纤纤第一次深受触动。她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次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小渔村那巨大的变化,以及纤纤每日工作时所体会到的快乐与满足,都令他们感慨和动容。纤纤也从妈妈那里得知,爸爸降职到档案馆后,工作一下子清闲了许多。于是,这几年里,他把章老师出版的那些作品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妈妈多次看到他读着读着便陷入了沉思,许久都回不过神来。有一次,他甚至感慨地对妈妈说道:“如今细细想来,高山那老家伙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咱们当年又是何苦呢?”所以,纤纤接受了父母的这番心意,对于他们退休后的打算也并未表示反对。在岁月的长河中,人们总会在某个时刻幡然醒悟,努力去弥补曾经的过错,寻找内心的安宁与平和。或许父母的这些行为,也算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救赎吧!
于是,这个章老师曾经住过的小院便正式归属了纤纤。这样,柳笛和苏沐阳每次来到这里,纤纤就可以以主人的姿态,大大方方地招待他们。虽然小说已经写完,但每年暑假,柳笛依然会来到这里小住几日。她说她和章老师一样,长时间看不到大海,就会觉得失了灵魂。“更何况,”她打趣地说,“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到最正宗的海鲜,一年不吃,我肚子里的馋虫会提出抗议的。”
“是啊,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海鲜了。”纤纤感慨到,“听桑桑说,章老师也是来到这里后开始喜欢吃海鲜的。你们什么时候想吃尽管来,我包你们吃个够。”
就这样,柳笛来的那些日子里,她和苏沐阳每天出去看海,纤纤就在家里给他们做饭。一天中午,纤纤看他们一直没有回来,就端着一大锅海鲜去海边找他们,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海岸线上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她看到,柳笛就坐在最高的那块岩石上,一动不动地眺望着海面,似乎已经化成了一座石像。而苏沐阳依然像个哨兵一般守在不远处的一块岩石下,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柳笛。看到姗姗而来的纤纤后,他连忙做出一个噤声的手势,拉着她坐在了稍远一些的礁石上,然后才低声解释道:“柳笛看海的时候,不愿意被别人打扰。那个世界里只有她和章老师。所以,把她护送到岩石上后,我就悄悄离开了。”
纤纤蹙了蹙眉头:“每次都这样吗?”
苏沐阳无声地点了点头。
纤纤愕然了。天晓得,柳笛每次看海,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呢。她忍不住又看了看岩石上那个凝固了的身影,然后回头望着苏沐阳,却发现对方的目光又不自觉地飘到柳笛身上。纤纤不禁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沐阳,”她轻轻推了推他的肩膀,“你准备一辈子都这样下去吗?”
“什么?”苏沐阳仿佛如梦初醒。
“我是说,你不可能等来一个结果的。”她凝视着苏沐阳的眼睛,坦率地说,“你们之间绝无可能。她今生不会属于你,来生也不会属于你。生生世世,她都不会属于你。”
苏沐阳突然笑了:“还要什么结果?这就是结果,不好吗?”
纤纤一下子张大了嘴巴,目光中满是震惊与感慨。她就这样怔怔地看着苏沐阳,渐渐地,一抹动容之色在脸上蔓延开来。苏沐阳再次把目光转向岩石高处那个雕塑般的身影,缓慢而平静地说:“柳笛再坚强,毕竟也只是一个女孩子。我可不放心让她像章老师那样,一个人去面对复杂的社会、人生和人性。我在这世上一日,便守护她一日。其实我守护的不只是她,更是他们俩。护住了她,便护住了世上最高贵的灵魂和最纯洁的爱。而这灵魂与爱,已经成了我一生的信仰。”他突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不要来生,我只要今生把她守护好就够了。来生,会有章老师陪伴在她身边,我,也就放心了。”
纤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声音微微颤抖:“你心甘情愿?”
苏沐阳郑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而炽热:“我甘之如饴!”
纤纤的眼神中顿时闪烁起感动的光芒。她凝望着苏沐阳,只见对方的神情平静如水,却又透着安详与满足。她不禁想起了柳笛的那番话:“精心呵护心中的至爱珍宝,无论怎么做都是理所应当的,都是满心欢喜、心甘情愿的。””如今,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不正是在用心呵护他心中的珍宝吗?
“你呢?”苏沐阳突然把目光转向纤纤,“你总不能守着那张照片过一辈子吧!”
“你说错了。”纤纤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而郑重,“不是我守护着他,而是他守护着我。那张照片,那盏台灯,还有他的声音,他的著作,都是他的化身,在一直守护着我的生命和灵魂。我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怎样,但我知道在这样的守护下,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堕落,只会飞升。虽然无法飞升到和他一样的高度,但却一直向着光明。”
苏沐阳突然咬住了嘴唇,眼角中竟折射着点点光芒。“纤纤,”他习惯性地摸了摸纤纤的头,“你终于可以让章老师的那双眼睛,为你闪烁着欣慰和骄傲的光芒了!”
三天后,纤纤送别了柳笛和苏沐阳。那天傍晚,她再度背起画夹,来到了海边。刹那间,她被眼前这波澜壮阔的景色深深吸引。无垠的大海之上,一轮巨大的落日仿若一座熊熊燃烧的巨型熔炉,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光芒。天空与大海都被染成了一片绚烂至极的橙红色,恰似熊熊烈火在燃烧,将整个世界渲染得辉煌壮丽。那宏大的景象,宛如宇宙间一场最为震撼的谢幕演出,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无尽的威严与庄重。海浪翻涌着、奔腾着、咆哮着,仿佛在向落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又好似在为这即将消逝的辉煌而深深叹息。
纤纤望着这一切,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眼前的落日,恰似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虽走向末路,却依旧散发着令人敬仰的光芒。它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