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句子小说网 > 《车站 > 第41章 番外:纤纤(尾声)

第41章 番外:纤纤(尾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风上的不同,是因为柳笛还没有完全长大。当她经历了这次磨难,又在北大深造了这几年,对人性、社会以及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感受,思想愈发成熟而深刻之后,她和章老师就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了。唉!”苏沐阳的声音中承载着无尽的感慨与动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爱。死亡不仅没有把他们分开,反而让他们融合得更加完美,简直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现在,再也没有什么能把他们分开了。”他沉默了片刻,又无比肯定地重复了一句,“再也没有!”

纤纤恍惚了一下,耳边又响起了柳笛的那句话:“我不必特意来看他,因为他一直和我在一起。”

“其实,不只是柳笛,我们谁没有受过章老师的影响呢?”苏沐阳感慨的声音又从手机里传出来,“我们虽然不能像柳笛那样与他交融得那么深,但我们从文学修养到人生态度,从思维方式到品格塑造,无不被他打上深深的烙印。尤其是你,纤纤,他改变了你的整个人,也改变了你的整个人生。”

纤纤的眼眶潮湿了。她默默地撂下电话,拧亮了书桌上那盏灯塔形状的台灯。温暖的灯光笼罩下,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在省城读高中的那三年时光。没了父亲权势的庇护,她成了一名最普通的学生。新的身份褪去了她身上层层的光环,却也让她窥见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众星捧月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她必须学会独自面对一切。于是,她开始从高高在上的云端走下来,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泥土之中。三年来,在这片泥土里,她不断成长与蜕变。她开始努力适应新的学习节奏,与同学们一起为了梦想拼搏。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为了一道难题绞尽脑汁的时刻,都成为了她成长的见证。她也结识了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靠近她,仅仅是因为她这个人,而不是她的身份。他们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的陪伴下,纤纤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当然,和每个高中的学子一样,她也有过迷茫和困惑。每当此时,她就会像现在这样,拧亮这盏灯塔形状的台灯,让那温暖而明亮的灯光驱散心中的迷雾。而基座上那句“Know thyself”,会提醒她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有时,她也会翻开那本《海天寄语》,静静地读上几篇。那些充满智慧、思想与温情的文章,好似一双神奇而温暖的手,轻轻地抚平了她心中的焦躁、压抑与不安。而当遇到重大挫折,承受沉重压力或者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她就会从书桌的抽屉里捧出那个小相框,凝视着章老师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那如星光般澄澈纯净的目光,总会穿透层层迷雾,照亮她灵魂的最深处。那时,她就会想起柳笛的那句话:“别让那双眼睛失望。”如果还觉得自己缺乏勇气,她就会翻出那盘磁带,放在随身听中,戴上耳机,静静地聆听章老师的声音。每每听到那句“哪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亦无悔向着光明”时,一股强大的力量就会潮水般注入到她的心中。这样的力量甚至让她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能将她的意志摧垮。就这样,三年中,她由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蜕变成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普通女孩。她学会了坚强与独立,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

上了大学后,纤纤依然铭记章老师那句“扎根土地,用心生活”的嘱托。她一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与生活的养分,一边有条不紊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她早已认清,自己并非自幼以为的那般聪慧出众,除了在写作方面略有几分灵气之外,不过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女孩。所以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师范专业,将从教确定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从章老师的身上,她已然看到一位优秀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她渴望将这种影响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尽管她远不及章老师那般出类拔萃,但正如尹鸿老师所言,她会竭尽全力教好每一个孩子,不为名利,只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让一直看着自己的那双眼睛失望。

大一暑假的那次支教,让她意外结识了那个与章老师有着深厚渊源的小渔村。大二寒假的常驻采风,又使她认识了那里淳朴的村民。自此,每年寒暑假,她都会自愿前往那里支教,与村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小岛。经过两个假期的调查走访和日常相处,她深刻认识到这个美丽小岛所面临的严峻教育现状。这里的教育落后,不仅表现在教育设备匮乏、教育资源稀缺以及师资力量薄弱上,更令人忧心的是人们教育观念的滞后。村民们常常被眼前的生活所困,未能意识到教育对个人未来和时代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他们的认知中,读书似乎并非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而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这种无知与愚昧,将孩子们的未来束缚在狭小的天地里。那时,她的心中便渐渐萌生了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然而,要想真正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仅靠几个假期的支教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征程,必须有人扎根在这里,用毕生的经历去完成。那时,她就在思考,自己是否应该成为拓荒者中的一员。这个想法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可在阅读《赤潮》的过程中却渐渐明晰起来。小说中,章老师用大量篇幅深刻地描写了这里的人们因普遍未受过良好教育,观念狭隘、短视且保守的状态。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被传统的思维模式牢牢束缚,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可能性。这种观念阻碍了经济发展,更是造成贫穷的一大根源。同时,章老师也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表达出对这种现状的深深忧虑,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改变的渴望。这种渴望深深地撼动了纤纤的心。于是,在合上书的一刹那,她就下定了决心。如今,在这温暖而明亮的灯光下,这个决心愈发坚定而强烈。她望着那盏章老师亲手雕刻的灯塔形状的台灯,不禁想起了小渔村里那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灯塔。仔细端详,两座“灯塔”竟惊人的相似。也许当初,章老师就是比照那座默默守护了小渔村一个世纪的灯塔来雕刻这盏小台灯的吧。她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捧出那个小相框,凝视着那双世界上最美的眼睛,凝视了很久很久。然后,她郑重而坚定地说:“章老师,您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无论前路多么艰难,这一切,必然要有勇敢的灵魂去担当。’那么,我就做这个担当者吧。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勇敢,但我已经认定,这里就是属于我的那片星空,哪怕它如今是一片漆黑,我也要用自己微弱的光去一点一点照亮它,让这片星空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于是,毕业后,纤纤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在周围人疑惑的目光中,毅然来到了这个小渔村,成为这里唯一一座初中的唯一一名语文老师。与她一同前来报到的,是一个名叫小霞的女孩,她是沈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交谈中,纤纤惊喜地发现,小霞竟然就是桑桑那个一直在外地求学的小女儿。小霞也还记得章老师,并且一直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哥哥”。听到这个曾经熟悉却久违的称呼,纤纤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酸涩与甜蜜。小霞却一脸兴奋地向纤纤讲述起她记忆中的章老师:“我第一次见到大哥哥时才五岁,最后一次见到他也不过九岁左右,可我却一直深深地记着他。那时,他常常给我讲故事,讲外面的精彩世界,讲北大的校园生活。他对我说:‘小霞,你一定要考出去。你的人生绝不能被这一方小小的渔村所束缚。当你拥有了知识和能力,你就会见到更广阔的天地,知晓无数不一样的人生。你会有更多的选择,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喧嚣,还是宁静乡村的质朴,都将成为你人生的绚丽底色。哪怕最终你回到这个小渔村,你的人生也会截然不同。因为你带着外面世界的智慧和阅历归来,你可以用自己所学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就像一颗种子,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在土地里深深扎根,茁壮成长。’那时的我对这番话似懂非懂,但正是他的这番话,激励着我在求学之路上坚持不懈,最终成为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这四年里,我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直在外面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在这种见识和体验中,我终于一点点地理解了他话语中的深刻含义。最终,在读了他的《赤潮》后,我选择了回到家乡。我没想到他会把我们这个小渔村写进小说里,更没想到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现在,我们这个小渔村可出名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前来考察投资,岛外的人也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旅游观光。这么多的发展机遇,更需要知识与文化。我觉得作为家乡人,我理应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大哥哥当初说的那样,走出去,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纤纤不禁感动而叹息了。章老师这短暂的一生,究竟影响了多少人?又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轨迹?她实在无法统计和衡量。但至少,他已经给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小霞所说,《赤潮》的轰动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里。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经过科学考察后发现,这个自古以来就被贫困笼罩的小渔村,竟真如小说中所写,是个名副其实的宝岛,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这里有着丰富的水产品,加吉鱼、大对虾、牡蛎、海螺、蛤蜊、螃蟹产量颇丰。尤其是被称为“小岛三宝”的海参、扇贝和石花菜,无论质量还是产量都堪称上乘。章老师在小说中写过这样一个情节:这里的人们因贫困看不起病,便在冬天每天吃一只海参,以此保证一冬无病,而他们却不知海参在外面的市场上已是天价。读者们原本以为这只是作者的虚构,来到这里后才惊觉这完全是毫无夸张的写实。此情此景,不禁让大家想起章老师小说里那句由一位乡镇干部发出的呐喊:“如果让这样富饶的宝岛长期被贫困笼罩,那简直是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肆意亵渎,是对人类智慧与奋斗精神的无情嘲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耻辱!”如今,人们亲眼目睹小岛的自身价值与现状的巨大反差后,这声呐喊愈发振聋发聩。于是,各种投资纷纷涌向这个面积不足两平方千米的小岛。冷藏厂、罐头厂、冻粉加工厂、海参育苗场和扇贝石花菜养殖繁育基地都在火热地建设中。当年那个投资兴建学校的日本爱国华侨看完这部小说后,不仅再次加大投资为两所学校重建校舍,购置了许多先进的硬件设备,还捐资在小岛西北的高地上打了一眼一百二十米的甜水深井,铺设地下管道送水进村,彻底解决了小渔村用水困难的问题。政府也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推进基建改造,将小渔村原本泥泞的道路修筑成平坦的柏油路,同时建设了一座渡轮码头,方便游客往来,还打造了货运码头,助力水产品高效运输。更值得一提的是还为小岛接入了网线,让小渔村与世界紧密相连。这个小渔村,从未像今天这样,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

然而,即便如此,纤纤依旧深切地感受到小渔村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最让她和小霞头疼的是,在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这里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却依旧偏低。蓬勃的发展势头不仅未能改善这一状况,反而使其愈发严重。村民们在发展的浪潮中,看到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境遇的诸多机会。而这些机会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于是,不少村民纷纷让孩子辍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许多孩子无奈地放下书本,投身于繁重的劳作之中。部分在校的孩子也仅仅是在学校挂个学籍,长期不见他们踏入校园的身影。这一切,让纤纤和小霞感到无比棘手。她们深知,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于是,她们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对适龄却未上学的儿童家庭逐一进行走访。她们没有讲述那些耳熟能详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而是向村民反复提及了一个他们熟悉且信服的人——章老师。她们对村民们说,若没有章老师的这部《赤潮》,小渔村怎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章老师若未受过那么多教育,又怎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写出如此轰动全国且影响深远的小说?她们如同聊家常一般,谈起了《赤潮》中关于教育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和情节,以及章老师对此发出的感慨和议论,用尽可能通俗的话语告诉大家,现在这样良好的发展机遇,更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贫穷依旧会像赤潮一般卷土重来。她们还把整部小说进行了压缩和改写,保留了最具说服力的内容,然后在中午时间,利用学校的广播设备,以“长篇小说联播”的形式进行播出。纤纤的播音才能在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打动了周围的村民,许多人像听评书一样,每天溜达到校园周围去聆听纤纤的广播,思想观念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影响,发生了改变。就这样,在她们的种种努力下,开学时,一多半辍学的适龄儿童重新回到了校园,剩下的那些孩子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陆续返回了学校。两所学校的校长对纤纤和小霞赞不绝口,连龙海市教育局的领导都对她俩竖起了大拇指,连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