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句子小说网 > 瓷心录 > 第44章 旧识

第44章 旧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赏月宴开始,皇后领着后宫嫔妃和众大臣女眷向熹明帝行了跪拜大礼,高呼“吾皇万岁”。

等皇帝宣布宴会开始后,除了皇后与宁安公主外,其余女眷们徐徐退下,由庄贵妃领着入了偏殿。

舒灿歌没有看清皇帝的样貌,但可以看出对方消瘦的身形轮廓,似乎正如民间传闻,熹明帝热衷与美人吟诗作曲,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偏殿早已按命妇的品阶设置好席位和菜肴,她没有封诰,自然又是坐到最末的位置。

没了皇后在这里,又加上美酒佳肴和如水月色助兴,气氛隐约是比下午在畅春园听戏时更加热烈欢快。

不知是哪一家的小姐起了头,提议大家行酒令。

此言一出,得到众人的一致赞同。

庄贵妃喝了不少酒,酒意染红香腮,更添几分妩媚动人。

她笑道:“好,今晚正值皎月赐福、月满天河之时,我们便以月为诗眼,行流月令如何?”

“贵妃娘娘雅兴,便请娘娘起个头吧。”众人附和。

旋即,一名小宫女捧着一只玉盘,低头恭敬地奉到庄贵妃面前。

贵妃玉指纤纤,轻轻翻开一块玉牌。

玉牌上边角四点绿,中间一点红,现出的点数是五。

庄贵妃凝眸思索片刻,旋即朗声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众人点头称道,盛赞贵妃才思敏捷。

很快,轮到姜璇了。

她一袭绿裳,轻柔得好似天边朦胧月色,手指轻轻从玉盘里拈起一枚玉牌,点数是二。

几乎没有思索,她语调轻柔:“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这时,偏殿的门被宫女推开,随着一声“皇后娘娘到”,欢声笑语暂歇,众人立时放下手中杯盏,行礼问安。

庄贵妃笑意动人地迎了上去:“皇后娘娘不在主殿陪皇上,怎么过来了?”

皇后淡淡一笑:“中秋佳节,本宫觉着还是跟姐妹们在一起更自在。”

环视一圈后,她又说:“听刚才的动静,你们是在行酒令?”

“是。”万贵妃笑着回答,“这会儿应是轮到清远侯夫人了。”

皇后点点头:“那便继续吧。”

这时,姜璇却轻声道:“皇后娘娘,臣女有一提议。”

皇后:“是何提议?”

“臣女建议行令以首尾交错而行,否则一昧以顺序行令,我们首位的人岂不是吃亏?”

庄贵妃以手绢掩面,轻笑道:“姜小姐蕙质兰心,连这都算计好了。”

皇后点头笑道:“那便依你的。如此,是轮到谁了?”

众女的目光一下汇集到舒灿歌身上,她还没搞清楚这所谓的“流月令”是个什么玩法,本想再观察一会儿,谁料这姜家小姐一招祸水东引,直接把她推到台前。

可是,她还没准备好呀!

脑袋里又不自主地回响起苏嬷嬷严肃的话语:“夫妻一体,你的脸面便是五爷的脸面。”

欲哭无泪,她心想:对不起了寇五爷,我马上要给你丢脸了。

小宫女已经捧着玉盘走到她面前,等着她抽牌。

偏殿里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姜璇亭亭玉立地站在皇后身边,目光清冷又嘲讽地看着她,似乎在等着她出丑。

舒灿歌硬着头皮翻了一张玉盘,点数是六。

忽然,耳边响起一个声音,压得极低:“就是诗句里,月字须在第六位。”

原来如此!

都怪这些京城里的贵妇小姐不在一开始就把规则挑明,害得她还要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她忽然想起寇清昼之前念过的诗,脱口而出。

有惊无险地过了关,她才向刚才出言提示的方向望去,便看见一身绯衣的赵襄正含笑望着自己。

*

自从杭州河堤贪墨案被翻出,除了主犯杭州知府冯建和河道监管太监董保获罪羁押,被押送京城外,赵烨作为江南河道总督,统管漕运和水利,亦有失察之责。

于是,赵烨赴京请罪,赵襄也跟了来。

赵烨在外派浙江之前,也是在京为官,故赵襄在京城也住了两三年,与京城里的闺秀名媛们交际匪浅。

但如今她父亲是戴罪之身,宴席上,那些从前的“闺中密友”都对她避之不及。

世态炎凉,赵襄本也懒得同她们寒暄,所以自行寻了这最末的位置落座。

赵家失势后,在明州城里也是人走茶凉。

三个月前,他们从明州出发,竟没有一户官绅肯来践行,连之前和总督夫人相谈甚欢的布政使司潘家也没有派人来。

周永昭却来了,带着为她写的满满一沓诗。

还红着脸感谢赵襄特地送他的伤药,以及在公堂上为他作证,使得一直对他百般霸凌的范邦下狱,连带范家全家也获罪受罚。

赵襄初听此言还一时摸不着头脑,耐着性子听对方含羞带怯、絮絮叨叨讲完了全部经过,才恍然发现自己竟是被寇清昼给利用了。

他一早就看出这姓周的书呆子对自己有意,故意制造暧昧假象,让这呆子受宠若惊、感激涕零,这才给他在浙江查案找到了突破口。

真是好手段、好计谋,不禁令她咬牙切齿。

周家因涉及走私案,本是要一同治罪,但因检举有功,安王特别宽宥,罚了周禄三年徭役。

经此后,周永昭竟也不打算读书了。

青衫落拓的年轻人,眼里却闪着雄心万丈光芒:

“赵小姐,我打算去漳州投靠我的一位叔父。若日后,我能有所建树,再相逢,还望你、你……”

赵襄蹙眉:“打住。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周永昭闻言更加脸红心跳,鼓足勇气说:“赵小姐既许了今后,那周某必定会努力向叔父学习经商……还请、请你等我。”

说着,便把手中诗集往她手里一塞,飞快地跑远了。

留下一脸无语的赵襄站在原地:这个书呆子,简直比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弟弟还要迟钝。

接着,赵襄来了京城后,又听到了不少有关寇清昼的传闻——

不仅认贼作父、为虎作伥,还有不少风流韵事。

若说赵襄初遇寇清昼时,因其武艺高强且相貌堂堂,曾经还颇为动心,那么,现在就是一丁点情思都不存在了。

当她得知舒灿歌已经跟着他嫁到京城去了,直叹惋对方是上当受骗、羊入虎口。

还不如嫁给她那个蠢弟弟。

当然,木已成舟,赵襄也未将这些话说出口。

两人这会儿算是他乡遇故友,舒灿歌本就对性情爽朗的赵襄好感颇深。

借着皎洁月色,她讲起之前遴选遭人陷害,又阴差阳错烧制出紫青窑变瓷,获皇商称号的经历,赵襄也啧啧称奇。

*

行酒令结束后,众女眷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酌谈天,这时,忽然有个小太监进殿宣旨:

“奉皇上口谕,得礼部侍郎汪大人为今宵月色题词一首,请安嫔娘娘前去正殿献唱。”

众人起身后,小太监走到安嫔身前,满脸堆笑:“娘娘,词在这儿,您瞧瞧。这么好的词,皇上说了,也只有您的嗓子配唱。”

“皇上过奖了。”安嫔喜不自胜,双颊飞上红云,神采飞扬。

待将于桌上卷轴展开,众女围作一团细细欣赏,便听得姜璇轻声赞叹:“果真是绝妙好词。”

皇后闻言,微微一笑:“安嫔的歌喉才配得上这样的好词,那能配上安嫔歌喉的,也须得是超凡脱俗的琴艺。”

说罢,皇后的目光落到姜璇身上。

满殿女眷静默不言,但心中都知晓,若论琴技,全京城最有名气的便是信国公家嫡出的三小姐姜璇。

果然,皇后发话了:“璇儿,你同安嫔一起去正殿,为大家弹奏一曲吧。”

姜璇一怔,旋即低眉:“皇后娘娘发话,臣女莫敢不从,但今日臣女的琴并未带在身边……”

皇后淡淡道:“那便用宫里的琴吧。”说着便吩咐身边的小宫女:“去清乐司取一把琴来。”

姜璇几不可查地咬了咬下唇,盈盈行了个万福:“臣女遵命。”

*

琴声悠悠,伴随着安嫔婉转的歌声,如翩跹蝴蝶一般飞到偏殿。

因隔了一段距离,舒灿歌听不真切,但仍旧觉得歌声和琴声相辅相成、分外和宜。

其他人都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赵襄暗中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往外间来。

“你应该知道寇五爷与这姜家小姐的前尘旧事吧?”

舒灿歌先点头,迟疑着,又摇了摇头。

赵襄叹了口气:“你呀,单纯得跟白瓷一样,锃光瓦亮,心思全写在脸上,还不知道你嫁的这个人,肚子里装了三千个心眼子。”

舒灿歌无言,好像靳云楚也说过差不多的话。

大家似乎都在告诉她嫁的是个大灰狼,他奸诈、狡猾、狼子野心,但奇怪的是,她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见她不说话,赵襄便讲起了旧事:

五年前,寇清昼终于坐上了锦衣卫同知的位子。此时,其父萧衡的朝中故友站出来,要求圣上彻查赤城一役。

赤城一役距今已快九年,真相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说就是统帅萧衡指挥不当,导致全军覆灭;

也有人说,是后来朝廷派去支援的将领得了寇信芳的授意,对友军挥刀相向,致使萧家军大败,赤城失守。

旧事重提,圣上也在犹豫,只需有人站出来轻轻一推,圣上便会准许旧案重审。

这个人,大家都期待着,并且了然于心——他只能是如今的萧氏遗孤,曾获先帝亲封奋威之名的少年将军,寇清昼。

但那日,立在金銮殿上,面对满朝文武,他一袭赤红飞鱼服,长身玉立却冷冷哂笑:

“赤城大败,是罪臣萧衡贪功冒进,其大败全然是咎由自取,与我干爹有何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